`

对ISO参考模型中层的理解

 
阅读更多

    本文转自http://ce.sysu.edu.cn/hope2008/Educatio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620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网络体系结构,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点艰难。在研究了《计算机网络》及一些参考资料后,我在这里谈谈我对ISO参考模型中各个层的理解,希望以更通俗的方式解读《计算机网络》中对该模型的介绍,理解有误的地方希望指正。  

    我觉得有必要在我们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概念与各个层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这样也许有助于我们的理解,我参考了几个网站的资料和课本的内容,做出一张关联表,如下:  

   

                                    

 

   

   

   

    先说下第一层,也就是物理层,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主要包括布线、光纤、网卡之类的物理设备,主要的信息传播方式就是电子信号的传播,这应该就是区分第一二层的主要地方。这说明,物理层上的组成主要是信号的传输介质和一些物理接口。  

    第二层是数据链路层,主要关联名词有:交换器、MAC地址、网卡、驱动程序等。从这几个关联名词可以看出,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将一个原始的传输设施转变成一条逻辑的传输线路(语出《计算机网络》)。也就是说,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是数据的解码和编码,并进行错误处理、流量控制。有些资料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媒体访问控制层(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层(LLC),这也是按照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划分的。  

    第三层网络层,主要关联名词有:IP路由器。所有与路由器相关的活动都是在第三层进行的。只要理解了路由器的主要功能——“路由器具有判断网络地址和选择路径的功能”,基本网络层的功能也就理解了一大半了。也就是说,网络层的关键功能就是:寻找目标位置和选择传输路径。  

    第四层传输层,主要关联词:“数据包”、TCPUDP。传输层,简单说,就是起一个数据处理的功能。这里的数据处理方式包括:在必要时把数据分割成小的单元;为保证连接的“完全无错”,给各个字节生成序号,以供验证数据完整性。可以这么说,传输层,就是使得数据更适合于网络传输,以及保障了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第五层会话层和第六层对话层,从ISO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对应关系来看,两层貌似有些多余。TCP/IP模型并没有会话层和表示层。由于当时感觉到并不需要它们,所以没有将它们包含进来。来自OSI模型的经验已经证明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这两层并没有用处(语出《计算机网络》)

    第七层应用层,最好理解的一层了。就是系统上应用程序专有的层次了,像HTTPSMTPDNSFTP都是第七层的协议。这就是最终与我们直面打交道的层面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网络运作的基本原则就是“传递信息”每一层的分工都是很明确的,学习这些模型关键要理解各个层分别代表什么,体会每个层面的数据传输。  

    用写信收信的方式类比下整个网络传输过程。首先是写信和收信,应该属于应用层,这时候各种语言文字、格式习惯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应用协议;将信件投放到邮局,邮局统一规划信件的存放和处理就属于传输层;这时候邮局可以选择邮件运送路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邮戳、信封大小规格也不同,怎样投递到目标邮箱中,这些都属于网络层;送信任务的下达属于数据链路层;最后,各种运输工具、人力投放信件到邮箱等都属于物理层。  

    这样,对ISO模型各个层就有了个大概的轮廓。理解了ISO模型,理解后面的TCP/IP参考模型也就更容易了。写信与收信的类比例子是自己想的,所以类比得不是很完美的地方也希望能帮我纠正,谢谢~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